抗爭物品融入創作 文學季展覽藝術家回應時局
催淚彈殼、黑旗、Memo 貼⋯⋯不只是街頭抗爭的物品,也成為藝術家創作的原材料。香港「反送中」運動引發的抗爭持續。許多文化藝術工作者均以他們的專業表達對議題的看法,在本月 2 日開幕的「自宅字築:文學 x 視藝展覽」中,部份作品直接取用社運元素,回應近期抗爭議題。當中包括盧樂謙的《香港原罪》和林東鵬的《〈天工開物,宇宅之變〉,〈戀物史〉三部曲之一》。
「自宅字築」展覽是今年香港文學季一部份,內容圍繞香港人關心的「居住」問題。展覽主題是以一藝術家、一作家、一「宀」部的字為一組合,展出 9 組創作。今次展覽的策展人(文學)鄧小樺接受《立場》訪問時指,「自宅字築」處理的是文學、藝術中的「居住」問題。「最近街上的示威者,常說香港是自己的家,『自己屋企有事你都唔會走』,『想為香港做啲野』,可見在危難時期,更能令我們反思何謂為『家』,這是香港人『保衛我家』之意識的高峰期。」
「即使擁有自己的屋子,現實仍是無限變化中,我們仍然可能遭遇切割、驅逐、離棄。我們應該要做的是,建立一個流離者的共同體,這就是文學與藝術該要做的事。」
盧樂謙《香港原罪》﹕港人想要安樂窩 結果是食催淚彈
參展藝術家之一的盧樂謙自劉以鬯的文學作品《香港居》汲取靈感創作。他的作品《香港原罪》是一組裝置。裝置中一張摺枱上卻有一盤子的催淚彈殼。
《香港居》的內容本來與催淚彈無關。該書分七章,以「我」為敘述者,以第一人稱視角出發,通過找屋、租屋和搬屋的經歷,道出「香港地,不易居」的問題。
盧樂謙接受《立場》訪問時講述了催淚彈殼的來由。他表示,原來構思作品是在反送中運動發生前,因此無想過放催淚彈殼。他本來希望透過作品,表達很多「香港人唯一追求就是安樂窩」。然而近幾個月的示威衝突讓他感受甚深。「香港人唯一追求就是安樂窩,但就算畀個安樂窩你,你都係要食催淚彈」。
除此以外,《香港原罪》的聲音部份亦有反送中抗爭元素。該聲帶播放的內容包括八十年代樓盤廣告、不同年代新聞報道,以及當下的示威現場聲。盧樂謙指,他希望「透過這些聲音反映原來我們幾十年來沒有進步過,一路相信的價值觀只是個笑話,結果都係食催淚彈。」
在政治風暴中創作,盧樂謙表示,今次創作有一種「考牌」的感覺。「考牌」的意思是,創作過程需要考核他是否能夠跳出原有概念,將現時香港發生的事,轉化成一些「感動到自己、或自己真的想說的話」。這過程需要自身認識到「放多些甚麼,拿走些甚麼才最合適。」
盧樂謙《香港原罪》(局部)
盧樂謙《香港原罪》(局部)
林東鵬《〈天工開物,宇宅之變〉,〈戀物史〉三部曲之一》﹕北極熊竭力呼叫至白髮變黑
林東鵬的作品《宇宅之變》也是一組裝置,裝置主要由一大幅木板構成。木板上左手邊是一隻巨大的啡熊,右下角則有警察舉起黑旗的圖像,但黑旗上的字從「警告 催淚煙」改成了「警告 催淚」。作品中的風雨用上 memo 紙拼貼而成,讓作品帶有「連儂牆」的影子。
文學創作拍擋是董啟章。作品靈感主要來自董啟章的作品《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林東鵬接受《立場》訪問時指,讀《天工開物・栩栩如真》的其中一個深刻印象,是作家如何借助物品講故事。林東鵬今次也在自己的作品中運用了許多私人物品作元素。
然而對他來說,今次創作的特色之一是直接運用了工作室的木板來創作,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另外使用其他木板。這種變化與近日香港發生的抗爭有關。「以前我會退後些、慢些,但這兩個月的速度好快、氣氛很強烈」。因此,直接使用工作室的木板,可說是反映了他那急切的感受。
林東鵬《〈天工開物,宇宅之變〉,〈戀物史〉三部曲之一》
林東鵬《〈天工開物,宇宅之變〉,〈戀物史〉三部曲之一》,局部
另一個特別的元素,是作品左方的啡熊。北極熊原是林東鵬以前不時繪畫的對象,但這一次,他選擇在白色背景上繪畫啡熊。「因為你會好想,像北極熊那樣呼叫,叫到由白色變成啡色」。在 facebook 貼上啡熊圖片時,他寫下這幾句文字﹕
誰
將心困成一個迷宮
我 竭力呼叫
白髮 變 黑2019.7, HK
他坦言,自己的作品過往比較平靜、和諧,今次則有較強衝突意識,就連北極熊也要呼喊。不過他說,在 facebook 貼上北極熊的圖片後,導演馬智恆留言指那是「善良的殺氣」,他亦認同。
「藝術是變化,不是說過往保持距離,就永遠要保持距離的。」他說。
「自宅字築:文學 x 視藝展覽」
8 月 2 至 24 日
香港藝術中心 包氏畫廊 5 樓更多詳情請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