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 - 潘輝煌 Nick 與 譚量雄 (給親人的一封信)
【我們的故事 − 陶塑記憶|跨越 1260°c 的回憶】 這是一個兩年的集體創作計劃,由15組藝想的復康人士及來自不同背景的創作夥伴共同創作。他們將透過合作、溝通及外出遊歷,最後以陶瓷重新塑出他們對城市的回憶。項目將全面記錄他們的創作過程及經歷,作品及記錄將於2019年於灣仔不同地方展出。 --------------------------------------------------------------- 潘輝煌 Nick (創作夥伴 - 陶藝家) 醉心陶藝創作與教學工作,作品多以拉胚形式展現,並追求線條及形狀的器皿為主。認為碗最能表達人類用雙手捧著大地上的泥,掬住大地的形態,是一種歷久不衰的、實用的美。 譚量雄 (藝想陶藝師傅仔) 2005年遇上陶泥,因醉心「運輸及物流」事業(庇護工場的送貨工作),獨愛重物抬舉及跟車派遞,量雄一度拒絕參與陶藝學習。 直至2016年初,他一口答應回歸,再度投身創作。直率的量雄作品由心而發,充滿力量。他捏泥時毫不猶豫,築起一幢又一幢樓房般的塑像。量雄的作品往往帶觀者進入原始純樸的世界,正如他的個性般,直率友善。2016年「入伙」展覽為量雄的復出之作。
Featured
陶瓷藝術家陳思光具有非一般的冒險精神。在陶瓷創作上,他喜愛挑戰各種物料的可能性,曾經將麵包混合淘泥,放入陶窯,燒製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陳思光的每一個陶瓷藝術創作項目,都充滿實驗性;他樂意跟不同人士合作,由舞蹈家至社區街坊,都能成為他創作夥伴。因為每次經驗,都是他發掘無限可能性的好機會。
香港藝術家Be Water | 游擊式創作回應社會限制 | 尋找對時代的答案 | DSE狀元未必要做醫生 | 建築師做紮鐵 | 探索另類可能 藝術語言不限口述表達 | 感受言外之意
陶藝基礎創作指導
陶藝涉及大量應用技巧、知識、步驟,對許多初學者而言,除了重複練習及實驗外,觀摩亦是一種必要的學習途徑。本計劃以造型及彩繪裝飾兩項源流中梳理出陶藝製作中的主要技巧,並由藝術家負責示範和拍攝成多條陶藝「陶藝創作指導」影片。藝術家嘗試作出深入淺出的技巧示範,並配以文字補充。
HK Artist Spotlight, Presented by ART Power HK
Kate Siu
Kate Siu is an artist and industrial designer, mainly working with ceramics and found objects. Her works are highly linked with daily life, the city, humanity, and local community.
鄧廣燊_悼念 投影的虛像刮上一層又一層實體的重量。 大幅素描安靜,紋風不動, 石墨之下,是關於至親,關於自己的流離。 由攝影照片、素描轉化成混合媒介, 遺物散發歷史文獻的意味。 彷彿站在一幅紀念碑,一個祭壇前思念故人,思考身份, 一場悼念的進行式由是完成。 編導:謝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