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All Events

「接連—國際陶藝文化交流展」 "Connection – International Ceramics Cultural Exchange Exhibition" ‍‍


80281792_591320301682963_6637907707275771904_o.jpg

為了促進本地及海外當代陶藝界的文化交流,藉此擴闊彼此視野及提升藝術水平,亦讓海外藝術界多些了解本地陶藝發展,香港當代陶藝家阮素玲悉心策劃「接連 — 國際陶藝文化交流展」(Connection – International Ceramics Cultural Exchange Exhibition)。今次展覽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邀請六位來自不同地方的國際當代陶藝家,包括Annouchka Brochet(俄羅斯)、Eva Peterson Lenassi(斯洛文尼亞)、Wonjae Jo(南韓)、加藤直樹Naoki Kato(日本)、Sylvain Thirouin(法國)及徐識媛Shi Yuan Xu(中國)一同參與在香港文化中心展覽館舉行為期四天的展覽,以分享講座及製作示範形式,讓公眾在欣賞七位不同藝術家的作品之餘,還可以與他們直接對話,藉以創造出一段難得的藝術交流旅程。

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各彰異彩,是次展覽正正展示當代陶藝創意與製作的最前沿風采:


Annouchka Brochet(俄羅斯): 
「過去幾年致力創作有關大腦及其功能的作品。我一直想理解人們看到手機及電腦時,是如何與大腦聯繫,將出版刊物、視頻、資訊研究,甚至訂購汽車、機票、食物、衣物等影像及資料變成信息。這次展出因覺得以網捕魚已成為當代社會的新危機,所以作品以此轉化成用繩將不同的陶瓷大腦連在一起的裝置藝術。」


Eva Peterson Lenassi(斯洛文尼亞): 

「這些類似昆蟲聚集的作品,以不同排列模式組成,有幾何圖案、隨意組合、不同方向的線條及不同疏密的空間。我希望透過次序、移動、擴展等概念,探索持續不斷的變化及呈現方式。我的作品是互動的,觀眾可在展場中將作品自行重新組合。」


Wonjae Jo(南韓): 

「Whitepoeming系列是在彎曲的作品表面上創作細膩的光與影。我以雕刻的技巧為每件作品設定不同大小及比例的刻紋,完成前會不斷重複上下檢視。這過程令自己投入陶瓷作品中,嘗試在作品中找到充滿生命力的新美意,如詩人試圖用普通的詞彙來尋找新含義。在這展覽中,我希望通過雕刻作品,以不同的厚度、形狀及和諧的色彩,探索白瓷的各種美態。」


加藤直樹Naoki Kato(日本):

「脆弱的陶瓷顯示出其美態。陶瓷其中一個特點是無論材料看來多麼堅硬,還是很易被弄碎。我特意製作的陶瓷作品似乎只要輕輕一踫便可破碎。脊椎動物的骨骼有不同的形狀,以配合不同活動及功能需要,也是動物身份的象徵。我通過創作一種精美的容器形狀骨架,表達出陶瓷易碎的本質。」


Sylvain Thirouin(法國):

「我的作品不單只運用手工藝,更是廣泛地向傳統及知識借鑒,為了顯示考古學的精神,我主張工匠保持一定的社會地位及保留其傳統技術。」


徐識媛Shi Yuan Xu(中國): 

「我的作品受科學及微觀現象研究啟發,如海洋單細胞生物、陸上植物的種子、細胞及所有生命形式的組成部分,這些微生物的型態、結構及質地令人著迷,也是我創作靈感的泉源。我重新詮釋這些視覺元素變為雕塑作品,表達這世界隱藏的美麗及脆弱。我手揑陶瓷成不同形狀,使用薄薄的結構建構廣闊的空間,骨骼般的線條緊密地創造出和諧性,既脆弱,又珍貴。我並對釉料進行試驗,如讓釉料流淌、滴落或連接到其他部分,甚至成為組成部分,或者噴灑在作品表面成為一層皮膚,而使用藍白兩色是反映一種中國文化底蘊。作品彷彿是活的生物,反映了我的生活痕跡,更象徵了生活本身的複雜及精緻性。」


阮素玲Yuen So Ling(香港):

「我的作品結合了中國傳統紙糊技術、雕塑技巧及陶瓷特性,蘊合千多年歷史,在匣鉢內燒製陶瓷方法轉化成作品部份,混合不同物料,令顏色有多樣變化。最獨特之處是作品經高温燒後才開始逐層雕塑,打破陶瓷高温燒製後形態不變的傳統,為當代陶瓷藝術注入新的視野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