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pired by the "one book, one space", the gallery of Oi! will become a carrier of five tailor-made books, all sharing the main theme of "family", while exploring the concepts of root, bloodline, and mobilit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Read More那一個星期五夜晚,藝術中心包氏畫廊舉行香港藝術學院的藝術文學士畢業展的開幕禮。好些校友回來參觀,並為「關晃先生紀念獎學金」作評審,由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頒獎。台下歡呼不絕,掌聲如雷,獎學金得主從人群中走出來:是一個高高瘦瘦、黑黑實實的男人,看起來並不像普遍認識的「大學新鮮人」。
Read More畫到同影相一樣呀!
攝影科技出現之前,繪畫是捕捉眼前景像的唯一方法;然而,有了攝影機後,繪畫再逼真,也不及相片。然而,像真是繪畫的唯一價值嗎?
「有時候,繪畫與攝影的本質及潛質是相反的——世上最好的畫都是『拍攝』不到的。」黎清妍說。
黎清妍 (Firenze Lai),香港八十後的藝術家。其「處境人像」的作品,近年展出於各地大小展覽,走過上海雙年展(2014)、紐約新美術三年展(2015)、新加坡雙年展(2016),今年更來到威尼斯視藝雙年展的大舞台。
Read More藝術展場與作品可以起怎樣的化學作用,令觀眾有不一樣的觀賞感受?香港藝術學院第6屆校友展《Art for Space / Space for Art?》或許將揭示答案。有別歷屆的模式,展覽特別針對呈長形管道的學院藝廊的環境因素,展示繪畫、攝影、陶瓷、混合媒體作品、裝置藝術等各種形式和不同媒介配合場地特色的作品,讓藝術品與場地互相輝映,也讓觀者可以從多元角度詮釋藝術,位於香港藝術中心10樓學院藝廊的展覽由即日起至4月23日。
Read More若說熊輝的水墨變革以父子/傳承為主調,另一位擅於運用水墨技巧的本地Art Basel參展人倪鷺露(Lulu Ngie)則是萃取意神、留白等精神,用作表達潛藏於每人內心中的「共同特質」-當不安、掙扎、恐懼等情感浮現時心靈自行產生,那名為自我保護的行為機制。
Read More數年前,陳建業為剛剛離去的父親執拾房間,抽屜內的物品令他感到非常陌生。「我當然認識自己的父親,但看着他的物品,卻發現自己對他並不熟悉,不知道他喜歡做的事情,亦不知道他從前的習慣。」
Read MoreHidden Space is an artist run initiative presenting experimental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 from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artists and curators,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location and site. Our non-commercial space is located in an industrial building in Kwai Hing, Hong Kong. Hidden Space opened in January 2017.
We are open to proposals and idea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