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了解自己,以及別人的身體與靈魂。我經常感到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在互相拉扯,靈魂想要自由發揮,身體卻像牢籠般困住靈魂,兩者未能和諧共處,這種感覺很難透過文字表達出來,藝術卻可以是出口。
楊小芳
Read More我想去了解自己,以及別人的身體與靈魂。我經常感到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在互相拉扯,靈魂想要自由發揮,身體卻像牢籠般困住靈魂,兩者未能和諧共處,這種感覺很難透過文字表達出來,藝術卻可以是出口。
楊小芳
Read MoreTaking the gender non-binary pronoun “Ze” as its departure point, “Ze/Ro” at Ben Brown Fine Arts, Hong Kong, is a group exhibition featuring five local female artists whose artistic languages foreground the female body and mind as sites of creative ferment.
Read More【本地女性藝術家爆發】性別平等這話題從18世紀說到21世紀,當中經歷種種爭議。要達到平等的基本條件,就是女性如何看待自己在社會上的身份與地位。若先把自己看成弱者或受欺壓的一群,那麼別人看待你的眼光也會被影響。
Read More香港藝術家Be Water | 游擊式創作回應社會限制 | 尋找對時代的答案 | DSE狀元未必要做醫生 | 建築師做紮鐵 | 探索另類可能 藝術語言不限口述表達 | 感受言外之意
Read More鄭敏玲,2020 年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 學, 主修繪畫, 在學期間接觸陶瓷藝術, 對陶泥的可塑性和生命 力有深刻的體會, 本身喜歡大自然 及其各種生命的 她, 從此安心於在泥土裡創作。 2020 年參加新藝潮《+VE/-VE》展覽,利用陶泥創作了一系列 49 支葵花 鏡,在每一塊陶鏡上利用青花顏料繪上不同圖案,在中國 4 代表着幸福,而 9 是長久的象徵,觀照這時期的社會現象。 也許這些年的經歷和社會轉變,各種矛盾和磨合,使她漸漸珍視自己是香港人的身份和本地文化價值,嘗試 從泥土了解香港和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她形容自己狹小的工作室是一個快樂的囚室,在工作室裡埋頭苦幹,偶 爾出來透氣放風,接觸外面的世界。
Read More陶藝基礎創作指導
陶藝涉及大量應用技巧、知識、步驟,對許多初學者而言,除了重複練習及實驗外,觀摩亦是一種必要的學習途徑。本計劃以造型及彩繪裝飾兩項源流中梳理出陶藝製作中的主要技巧,並由藝術家負責示範和拍攝成多條陶藝「陶藝創作指導」影片。藝術家嘗試作出深入淺出的技巧示範,並配以文字補充。
Read More2019 年本科畢業的鄧廣燊,大概是本地藝術圈經常談論、但公眾卻感陌生的名字。
這名 90 後的新晉,早在 2010 年就獲得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IFVA)特別表揚、2013 年成為香港設計師協會年度設計系學生獎得主。光是本科畢業那年,他一口氣囊括關晃先生紀念獎學金、Hidden Space 獎、出爐藝術畢業生聯展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藝術獎。履歷閃閃發光,風頭一時無兩,但為人卻非常低調,極少接受訪問。去年香港人權藝術獎,其作雖然未能獲獎,但是兩位評審的心水之選。新一屆香港人權藝術獎展覽又開幕,他今年沒有參賽,在安全口畫廊舉行人生第二場個展——《夜夜鳴》。
Read MoreTHE GALLERY of Hong Kong Art School provides an exclusive exhibition platform to the students and alumni of the School. It is a bridge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real art world. It brings in practical gallery operation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and alumni.
Read MoreSuMo Pottery 由兩位熱愛陶瓷的女生Sum & Mon 創立,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她們想把製陶的樂趣和溫暖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期望大家製陶的時候,除了學習製陶的技巧,也感受過程中泥土給我們的温暖。
Read MoreArt was an escape from the rules Jeremy Fung’s father imposed on his life. Now it is the medium through which he recalls the unspoken love they shared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