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in ARTICLE
街市花檔變身藝術空間 買餸順便睇展覽?

左邊係花店,右邊係豆腐舖,中間嗰檔係乜?

博物館,係「街市博物館」,昨日於西營盤正街街市開幕。近年,創意登陸街市,先後出現街市書店,街市cafe,再來街市的藝術空間。發起「街市博物館」的藝術家余琦琦有感於市民對街市的想像豐富,嘗試從藝術的角度出發,在租金高昂的香港,實驗另類展覽場所的可能。

Read More
【文化籽】師傅擅畫李小龍 姜志名的手繪電影世界

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辦香港電影海報展,其中一九七二年上映、由李小龍主演的《猛龍過江》電影海報,是出自已故電影海報大師劉煒堂之手。他畫過無數李小龍電影海報,栽培過許多香港畫家,包括香港演藝學院舞台繪景講師姜志名。姜志名在師傅啟蒙下,創作過許多戲院廣告牌。

Read More
做地盤30年 他剛讀完藝術學士 — 專訪70歲何奇燄

那一個星期五夜晚,藝術中心包氏畫廊舉行香港藝術學院的藝術文學士畢業展的開幕禮。好些校友回來參觀,並為「關晃先生紀念獎學金」作評審,由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頒獎。台下歡呼不絕,掌聲如雷,獎學金得主從人群中走出來:是一個高高瘦瘦、黑黑實實的男人,看起來並不像普遍認識的「大學新鮮人」。

Read More
【雙年展・專訪】黎清妍:繪畫雖「無用」 但我仍相信藝術

畫到同影相一樣呀!

攝影科技出現之前,繪畫是捕捉眼前景像的唯一方法;然而,有了攝影機後,繪畫再逼真,也不及相片。然而,像真是繪畫的唯一價值嗎?

「有時候,繪畫與攝影的本質及潛質是相反的——世上最好的畫都是『拍攝』不到的。」黎清妍說。

黎清妍 (Firenze Lai),香港八十後的藝術家。其「處境人像」的作品,近年展出於各地大小展覽,走過上海雙年展(2014)、紐約新美術三年展(2015)、新加坡雙年展(2016),今年更來到威尼斯視藝雙年展的大舞台。

Read More
Art for Space香港藝術學院校友展探討空間藝術

藝術展場與作品可以起怎樣的化學作用,令觀眾有不一樣的觀賞感受?香港藝術學院第6屆校友展《Art for Space / Space for Art?》或許將揭示答案。有別歷屆的模式,展覽特別針對呈長形管道的學院藝廊的環境因素,展示繪畫、攝影、陶瓷、混合媒體作品、裝置藝術等各種形式和不同媒介配合場地特色的作品,讓藝術品與場地互相輝映,也讓觀者可以從多元角度詮釋藝術,位於香港藝術中心10樓學院藝廊的展覽由即日起至4月23日。

Read More
文化直擊:為長者創作 打破年代隔閡

【明報專訊】 落牙,即牙齒脫落,你我皆曾經歷。牙牙學語,乳齒脫落,恆齒長出,你我就此成長,不再稚氣。直至某天,牙齒脫落,不會再生,口中留下破洞,我們不再咧嘴而笑。不要以為垂暮離你很遠,其實就在身邊。藝術公民成員俞若玫策劃的《落牙》協作藝術計劃,正以藝術提醒大家,老人與年輕人和社會,應該平起平坐,以對話打破隔膜。

Read More
關心社會以影像發聲

著名戰地攝影師Robert Capa說過:「如果相片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要用鏡頭說故事,就要走進故事當中;正如在香港藝術學院修讀攝影的學生Katie Vajda,因為關注社會走進生活。她憑着藝術觸覺及勇於嘗試,學習攝影短短兩年,便以探討女傭社會地位的作品奪得2014香港人權藝術獎,成績有目共睹。而她更推出首個個人影展,繼續為女性、人權發聲,值得關注。

Read More
藝術貨櫃計劃美麗旅程.美麗世界 Art Container - Beautiful Journey, Beautiful World

香港的維多利亞港被譽為全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海港,貨櫃運輸業的重要性無可置疑。但對於一個個鐵造的貨櫃,除了裝貨之外,還有什麼用呢?純粹獨立藝術家群(MIA)於5月16至18日在西九龍海濱長廊舉行「藝術貨櫃啟航展覽」,展出37個充滿藝術色彩的貨櫃,同時賦予貨櫃「香港藝術大使」的身份,四出宣揚香港藝術。MIA為這37個原本一式一樣的貨櫃添上色彩,注入信息,宣揚香港藝術。然而,在整個製作過程中,MIA亦遇到很多難題,他們是如何一一破解呢?這個計劃又能為香港藝術工作者帶來什麼啟示呢?在此,特別邀請計劃副召集人兼參與藝術家李美娟(Carol)接受訪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