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ough various techniques and multi-media installations, Hong-Kong artist Peggy Chan explores the complex and interwoven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urba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s, underlying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tomorrow’s evolution of species. Caroline Ha Thuc sat down with the artist to discuss her practice and, in particular, her artwork nominated for the 2020 Sovereign Art Prize.
Read More行走在山間郊野,每每提醒著郝立仁(Benjamin)要虛心接納大自然在他眼前呈現的面貌。由單純喜歡行山,到修讀藝術時所受到的啟發,他更願意出走畫室,在山林和野草中尋找靈感,在行走的路途上實現藝術。
Read More感謝 《愈 ‧ 夜舞 In the course of Dancing, from Nightfall to Darkness》展覽策展人Elaine Wong及校友會主席Shirky Chan為我們導覽翻新後的香港藝術學院本部(灣仔)。翻新後的學院藝廊空間大增,亦增設了製作陶瓷的設施及多用途工作室等,不知道最讓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又是哪一部份?
Read More香港人權藝術獎2020 今日公布結果,由本地藝術家袁錦華憑與反送中有關的攝影作品《Hong Kong Symposium 2019》獲得冠軍。本屆亞軍及季軍作品同樣受去年反送中運動啟發。
Read MoreTwo decades into her art career, Hong Kong artist Rachel Cheung Wai-sze has been shortlisted for the 2020 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 We spoke to her about how she explores philosophical ideas through her contemporary ceramic works.
Read More淺談纯藝術 - 藝術家的話語權的重要性
過去"淺談純藝術"系列或藝評的文章可在 "Find Art, Fine Art, 只是藝術" 找到 ----- http://fineartfindart.blogspot.hk/
在展覽場地中的藝術品﹐是面向觀眾的作品﹐就該作品就會出現不同的論述﹐不論是私下還是公開﹐對這些論述﹐都可理解為一種話語權﹐到底這些話語權有多少種類的持份者﹖其準則以至論述手法是如何﹖以上幾個問題的回應﹐將會是反映到藝術家的話語權是如何展現其重要性﹖
Read More很多陶藝社都座落在人流比較少的工業大廈,Karen在年頭開辦的物器堂就正正相反,選擇在地鋪重新經營自己的興趣,她說「平時街坊走過都會停留駐矚,我有機會讓更多的人認識陶藝,這就是我的理想」。著重於器物本身的藝術價值,親手造一件完全屬於自己的陶器,其實好簡單。
Read More「當我們經歷了一些事件或衝擊的時候,對我來說那就像一種燃燒的過程。而當過程完結時我們所得到或剩餘的東西也會不斷影響我們。我很想探討這些『餘燼』如何不斷地影響我們的每一天。」
Read MoreThe #coronavirus has changed many aspects of our lives. How permanent those changes will be remains to be seen. The #impact that disruption of our daily lives and realities has on our feelings and imagination is the theme of Elaine Wong’s solo exhibition at 光影作坊 Lumenvisum: “The Ashes of Tomorrow“.
Read More一月中在大南街開業的「物器堂」(175號舖),是個複合式陶藝空間。推開店門,先是賣物處,木枱層架上是待售的精緻陶瓷器皿。內裏則是工作室,擺放了幾部拉坯機加一台燒陶電窯,四周散落一些待完成的學生作品、幾箱釉料、林林總總的製陶工具。再爬樓梯上閣樓,是個踏實的小型展覽空間。在這裏舉行的首場展覽,是香港藝術學院陶藝三年級生的作品聯展。
Read More感謝 『Art_Napping』 參與及支持香港愛心連線的2020青少年實習及就業活動『尋找品牌的故事』
剛開始由4位年輕女藝術家成立Art Napping,以色彩美化城市和社區,以藝術介入公共空間。藝術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以及一種休息方式。希望未來接觸更多新的物料希望...
Read More全球疫情將網上活動推至另一高峰。城中最大型的藝術活動Art Basel 今年亦轉移在網上發生。來自31個國家的235間畫廊將作品放在Art basel網頁內限時展出。每年在會展行Art Basel都令到雙腳極度疲倦,今年手指在電腦上行了三天Art Basel, 每隔一些時間便要幫右手三根手指拉筋,確是另類體驗。網頁會把大部份作品放置入一個虛擬空間。令觀眾得知作品大小及掛在白牆上的效果。在網上看作品時,我個人覺得平面藝術品如畫作,印刷等吸引力較低。一來在螢幕上很難看到油彩的厚度和筆觸。二來顏色未必準確。所以帶物料性的作品、裝置藝術及雕塑相對容易被注意。
Read More